全国服务热线0571-63542971手 机:159-5800-7070
金山网讯 4月6日早晨8时,江苏大学学生小陈踏着昭关石塔下的青石板路。在前方的西津渡尚清戏台,她将迎来自己的第二场京剧表演。
“在西津渡唱戏,就像真的来到了古代。”小陈笑道。这座承载千年前史的古渡头近来获评“国家级旅行休闲街区”。
西津渡自隋唐起便承担着镇江军事要塞与漕运纽带的两层任务,是我国前史最悠长、规划最庞大、保存最完善的渡头前史街区。
现在,历经三期保护性更新,这片承载千年文明的古渡头完成富丽转身在严厉遵从“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修正准则的一起,创造性构建立体化前史展陈系统,将千年来因渡而生的前史革新以簇新的样貌展示给群众。
不只有已对群众敞开的“一眼看千年”唐宋元明清道路基底展示区、全景展示古代水上救援才智的我国镇江救生博物馆,还有今年新年开幕的玉山大码头遗址展示馆,经过三国至民国文物展陈,生动再现“万里长江榜首渡”的漕运盛景。在这里构成贯穿千年的渡头文明前史展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笔下的这轮明月依旧在西津渡照射今人。每天,游人登临云台阁,瞭望镇江全貌,远望船只如织。这种时空叠合的美妙体会,正是西津渡破解“千镇一面”困局的立异暗码。
散步西津渡,中式茶寮与精品咖啡店隔街相望。可操琴品茗,体会古时趣味,也能点杯咖啡解锁现代人的慵懒午后。
在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宝康的“和平泥叫叫”体会馆里,孩子们体会泥叫叫捏制工艺,绘声绘色的泥兔宣布洪亮的哨声;尚清戏台和西津渡小剧场,这方唱罢那方又起,冷艳唱腔唤醒国人的潜在戏剧“DNA”;新完工的玉山楼,说书人傅浩兰拍响醒木,将发生在镇江的神话传说娓娓道来这些在西津渡时间演出的文明活动,让群众与古人“志趣相投”,千年渡头正成为跨年代的文明会客厅。
古有对酒当歌,今有乐队说唱。十余年来,西津渡一直在构建民间传统文明与今世盛行的对话桥梁。
每年夏日的“HIFI西津渡音乐节”招引数万人观演,带动周边消费额同比增加40%,在千年渡头书写年青潮流的新界说;传统品牌“云台邀月”以多媒体手法展示古今对话,诵读流动在这座“诗词文库”的千古华章;2024年举行的首届西津渡咖啡阛阓,会聚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家品牌,构成有滋味的文明景色;每年新年的“新春游园会”,更以“财神发红包”“汉服古装舞”等群众脍炙人口的方式让全龄段市民游客都乐在其中。
古今共识,完成古今文明的双向奔赴;多年耕耘,达到文明传承与商场效益的良性循环。西津渡“古今共生”的生命力在多场文明活动里被继续印证。
为了让游客取得更好的体会感,西津渡前史背景和文明街区进行了智能化晋级。这座千年渡头注入了科技基因才智报警柱、才智厕所、才智解说等设备让更多人感受到更多的便当。
除了才智手法赋能街区,西津渡还以街区代表元素“渡头”为创造创意,规划以宋代漕船为原型规划的“同船渡”歇息椅并投进至街区。游客随时有处歇脚,也拉长了均匀逗留时长。
“浊世几度春风起,为何不见护花人?”暮色中的尚清戏台,小陈唱罢,台下孩提与银发老者都拍手叫好。这种跨过古今的情感共识,恰是千年渡头文明生命力的鲜活印证。
不见护花者,却有守渡人。镇江西津渡,历经据守与革新,不只守住千年文明根由,还在注入当今新鲜血液。千年渡头生生不息。(记者 笪伟 通讯员 刁玉倩)